最新消息

迎接通勤新常態 共享移動業者創新服務模式

疫情期間消費者行為轉趨保守謹慎,全球共享移動新創與大多數共享經濟業者遭受極大影響。營運商開始發展新共享移動服務模式,以因應新通勤常態。

根據Telematics Wire報導,目前全球共享移動業者正處於調適期,CBinsights統計美國共享移動生態系受疫情影響,交通支出在共乘、停車、大眾運輸、計程車、共享機車的降幅達85~100%。而中國大陸消費者偏好的交通工具佔比,公共運輸從56%降至24%、腳踏車與機車維持45%、私家車從34%增至66%,轉變因素77%是為了降低感染風險。

Morgan Stanley的資料顯示,2017年印度所有車輛行駛的里程數為2,570億英里,共享移動工具佔10%,預測2030年與2040年將分別提高到35%與50%,預告共享移動新創在印度的前景看好。此外2030年後共享移動將取代部分私家車,而基於App的計程車服務則主要會取代公共運輸。

印度通勤者對搭乘大眾運輸也有顧慮,採用可靠個人交通工具漸成趨勢,許多人為降低擁有成本考慮買二手或租借,但經濟前景不明讓選擇有限且可行性不高,新購或二手兩輪交通工具仍需現金且有後續保險、稅金、維修支出;而共乘與機車計程車(bike taxi)服務都有接觸陌生人風險且規模難滿足大眾運輸需求。

世界銀行(World Bank)的資料指出,35歲以下的印度人有8.5億,由於年輕人較易接受新趨勢且較不可能擁有個人車輛,應是對新共享移動工具選擇接受度最高的族群。部分新創已著手研究新的兩輪交通工具設計、共享車網、腳踏車/機車/moped等兩輪精簡車輛的充電基礎設施,並善用電動車的技術效益。

共享移動服務營運商推出各種因應方案,例如計時或計日預約制滿足短期與非連續使用需求,月訂閱制滿足長期與連續使用需求,並可視需求變換方案或營運商;RTO(Rent-To-Own)讓使用者挑選想要的機車,再依議定的期數(12或18個月)支付月費,期滿後車輛便過戶給使用者;讓車隊支援激增的電子商務外送到家需求以提升利用率。

共享移動的復甦階段依序為危機、調適、恢復、轉型,預估生態系的發展將取決於移動平台供應商、資產供應商、OEM、技術供應商。營運商應善用車輛電動化與電池基礎設施、連網技術、自駕技術等科技槓桿,促進共享移動需求與加速邁向恢復期。

By DIGITIMES

相關網址: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iot/article.asp?cat=158&cat1=20&cat2=80&cat3=35&id=0000592583_OU56AEIX7SLYMV49OVCFO

商品

最新訊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