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重振農業 日本開發利基型農業AI技術

隨農村人口佔人類總人口比例,在20世紀後半降到50%以下,農業開始成為僅限少數人熟悉的專業,因此日本希望年輕人接手農業,就碰到困難,日本政府為此推動智慧農業研發,希望藉由AI讓完全不懂農業的門外漢也能快速上手,2022年公開的重點,在於日本稻米玉米等穀物AI分析服務的最新成果。

最先是7月公開的稻米分析App,日本資料大廠NTTData CCS推出的Growth eye;8月則是日本光學大廠佳能(Canon)公開的農業AI相機應用稻作版,內容包含相機硬體與AI軟體;9月起則是農業公司Ricecrop長尾(Ricecrop Nagao)、與貿易大公司伊藤忠(Itochu)旗下的Itochu Techno-Solutions研發的新技術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各廠的技術,都始自2010年代下半,目前公開的技術,都是2021年秋季到2022年春季的成果,發布時間前後不代表技術與事業進度,而是反映研發對象的收穫日期,約在收穫期高峰前2個月公開,如7~8月公開9~10月收穫的稻作專用AI、9月公開11月收穫的春麥及玉米專用AI等。

提前公開的原因,在於農作成長並沒有標準規格,比方人工種植最常見有2大種類、超過14萬個亞種的稻米,種植到成熟從3個月到1年都有,縱使相近的品種,在日本最南端九州與最北端北海道的成熟期,也不相同,所以必須在採收高峰期前2個月推出相關應用,以因應某些可能早1個月收成的早熟需求。

據NTTData CCS公布資料,該廠2021年7月首次提供農友應用的Growth eye,目前可針對27個亞種進行個別的生長期與單位面積數量影像分析,希望2022年的推廣,能讓全日本10%稻農引進;而佳能的AI農業相機,目前已在日本60處稻田完成測試及資料收集,涵蓋品種比例不明。

雖然農業AI分析及稻作AI,日本的進度都說不上全球最快,但日本指出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成長狀況差異,可用共通AI技術及不同學習資料,開發針對性的利基農業AI服務,則可視為農業AI開發的一條明路。

By DIGITIMES

相關網址: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iot/article.asp?cat=158&cat1=20&cat2=80&cat3=41&id=0000646959_LKXLFQ9N43IX07LWU6ZTM

商品

最新訊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