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密碼:3大趨勢+3大商模

台灣電動機車產業已發展超過20年,隨著全球減碳意識興起,多年耕耘終於迎來高光時刻。雖然曾因大環境或是政策影響,台灣電動車產業偶遇波瀾,但已在緩步回到成長正軌。工研院分析師曾郁茜指出,未來台灣電動機車發展有三大趨勢與三大商業模式值得關注,包含電動化、聯網化、共享與服務化三大趨勢,以及可永續性、高經濟性、高通用性三大商業模式。

 

全球電動機車市場展望

全球電動機車自2017年開始,每年均維持20%以上成長率,2021年隨著全球疫苗覆蓋率逐漸提升,COVID-19(新冠肺炎)疫情趨向穩定,民間消費復甦之際,電動機車持續受到鼓勵政策及環保趨勢引導,B2C與B2B將成為雙主流應用客群。外送、物流等「零接觸經濟」商業應用成為疫情下另一波快速成長動能。

2021年全球電動機車銷售量達195.2萬輛,其中亞洲佔比達到88.6%。展望2022全年,預期全球電動機車市場規模可望突破250萬輛。除了政策之外,Harley-Davidson、Ducati、Honda、Yamaha等大廠也紛紛訂出電動機車發展時程與低碳化製程目標。

曾郁茜指出,政策為帶動電動機車市場成長主要因素,各國尤以購車補助、建置友善環境、完善供應鏈為主要方針。國家政策及主要以鼓勵替代限制、限制取代懲處為發展方向,「以柔克剛」促進電動機車滲透率。

 

台灣電動機車市場展望

根據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,電動機車新車銷量佔所有機車銷售比例,應於2030年與2035年分別達到35%和70%,並在2040年達成所有新售機車均為電動機車的目標,更編列新台幣1,683億元預算於補助碳排較多的運輸產業,汰換燃油車及購買電動車,並補助電動機車等項目。

2021年台灣電動機車因受惠於購車補助政策及車廠新車款齊發,市場需求獲得有效刺激,但由於新台幣4萬~7萬元車款熱銷,因此對產值回升影響有限;5~7月則為疫情所困,民眾生活與交通習慣改變,機車總體需求量較2020年同期減少逾30%。此外,2021年下半台灣始終無法完全脫離疫情影響,內外銷表現均受阻之外,七期燃油車補助屆滿也造成替代效果,總的來說,台灣2021年電動機車產值下修至新台幣72.6億元。

2022年則有賴中央新購及汰舊換新補助、縣市政府加碼獎勵、以及新車款問世等活動,將市場需求重新拉起,並因應原物料成本及功能配備提升拉高重型車款均價,預估2022年台灣電動機車產值可望回歸至新台幣77.8億元水準。

至於台灣電動機車產業趨勢部分,曾郁茜認為有三大趨勢、三大商業模式值得關注。前者包含電動化、聯網化、共享與服務化;後者則是可永續性、高經濟性、高通用性。

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(SMAT)發布的電動機車產業政策建言書也指出,事實上,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已經超過20年,近5年產業逐漸從B2C市場延伸至B2B與B2G,以商業應用、同業結盟(規模經濟)、異業結盟(技術互補)、生產合作為主要發展方向,各車廠與營運商之間也展開合作關係。

在各種合作關係中,可見到主要車廠已然跳出以販售電動機車為主要軸心,延伸至能源平台的開放式應用,除了提供相關車廠標準化電池及電池交換站發展延伸服務,並在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中扮演儲能與即時電力備載之要角。

SMAT理事長王健全更指出,減少碳排是企業ESG的重要目標,企業採購或是補助員工購買電動車,均有助於企業推動ESG,因此近期已成為許多大型企業的共同選擇。

綜觀上述,即便台灣電動機車產業曾因大環境影響遭遇亂流,但隨著政策、市場需求等到位,未來成長指日可待。但台灣從機車王國到電動機車王國,雖然僅有2字之差,卻需要產官學,甚至民眾齊心出力才有望達成。

By DIGITIMES

相關網址: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iot/article.asp?cat=158&cat1=20&cat2=35&cat3=35&id=0000643801_AGX73IME14D9VM09OLR72

商品

最新訊息